【虐待兒童】防止虐待兒童會上年度接200宗懷疑虐兒個案 8成施虐者為家庭成員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21/11/18 17:20

最後更新: 2021/11/19 00:18

分享:

分享:

防止虐待兒童會上年度接200宗懷疑虐兒個案。(冼偉倫攝)

虐兒個案引社會關注,防止虐待兒童會於今(18日)公布,2020/21年度共接獲1,264宗熱線舉報及諮詢服務,當中約16%為懷疑虐兒個案,並主要涉及6至8歲兒童,當中身體虐待事件佔近半。該會又引述社署數字,指今年首9個月發生1023宗懷疑虐兒個案,比去年同期的650宗,大幅增加57%,預料今年的虐兒數字會創新高;建議政府設立強制舉報懷疑虐兒個案機制,並提倡以非暴力方式管教兒童等。

防止虐待兒童會表示,2020/21年度共收到1,264宗熱線舉報及諮詢,當中200宗是懷疑虐兒個案,涉及248名兒童,年齡介乎6至14歲,其中6至8兒童是最高危組別,有49人,佔虐兒個案20%;其次是3至5歲組別,有43人,佔17%;12至14歲有38人,佔15%。

防止虐兒會總幹事黃翠玲指出,200宗懷疑虐兒個案中,身體虐待比率最高,有96宗,佔48%;其次是性侵犯,有33宗,佔17%。虐兒個案涉及221名懷疑施虐者,大部份施虐者都是家庭成員,當中30%是母親、24%是父親、17%涉及父母二人。根據社會福利署資料,2020年新呈報的性侵個案比2019年增加8宗,今年首半年比去年同期急增99宗。防止虐待兒童會稱,疫情期間,兒童有較多時間上網及使用智能電話與外界溝通,增加兒童在網上接觸潛在侵犯者危機。

黃翠玲續稱,這些年齡組別包含了兒童升小學和升中學階段,反映父母面對子女選校壓力,若期望過高,容易造成親子衝突。她表示,被家庭成員虐待的兒童,最深遠影響是缺乏安全感,導致自信心和自我形象低落,甚至在人際關係方面產生障礙,亦會對家人失去信心,並可能產生抑鬱、性格變得內向等。她又提到,由於家庭成員是受虐兒童的依賴對象,往往「為了保護家人,不會主動告知別人自己受虐」,大多都是校方或社工發現而舉報。

另外,一名女嬰前年被虐待後死亡,受女嬰母親所託照顧她的同居情侶早前承認虐兒,各被判囚5年4個月。黃翠玲指,現時條例最高刑罰是監禁10年,以沒有保護罪的刑罰而言,若是知情不報、或袖手旁觀、保護不力等,刑責可去到嚴重受傷和死亡,分別最高15年和20年監禁。侵害人身罪相對來說比較欠缺阻嚇性,她促請政府接納法改會的建議,定立針對虐兒的「沒有保護罪」,提高現時《侵害人身罪》的刑罰,亦希望政府訂立強制舉報懷疑虐兒機制,立法全面禁止體罰等。

防止虐兒會總幹事黃翠玲。 (冼偉倫攝)

一文看清第三針疫苗須知及疫苗種類:https://bit.ly/3BJX1BB

HKET TV健康台由專家拆解食物安全及都市疾病,即看:https://bit.ly/3cNFwr7

實時追蹤香港新冠肺炎確診者住所/出現地點,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:https://bit.ly/2JdOaiS

記者:洪芷晴